对于家长来说,都希望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孩子的智力可能会有一些问题,这时候一定要有所警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
智力低下是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中,在医学界,智力低下一直是医学专家们列入研究攻克的范围。而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智力低下,但对这种疾病的认识还是有限的,其中许多人对智力低下的表现还并不十分清楚。以下就为大家详细解答。
智力低下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障碍,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具体的类型有以下四点:
轻度(愚笨,愚钝)IQ为50~70
常见于学龄期,轻度患儿生活能够自理,还能从事一般家务劳动,并且能获得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对周围环境有良好的感知分辨能力,能恰当地与人交流,但社会适应能力低于一般人的水平,缺乏技能和创造力。
中度(痴愚)IQ为35~49
常见于幼儿或儿童,中度患儿生活能部分自理,也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具有初步的卫生和安全常识,但阅读和计算能力较差,分辨周围环境的能力较差,可以简单地与人交流,但适应行为不完全。
重度(痴呆)IQ为20~34
婴儿期多见,社会适应行动能力较差,即使经过训练,生活能力也很难实现自理,仍然需要他人的照顾,运动、语言发育差,沟通能力差。
极重度(白痴)IQ为20~34
半岁即可发现,表现面容呆滞,运动感觉功能极差,比如说即使通过训练,也只有下肢、手及颌的运动方面有所反应,适应行为极差,终生生活必须需全部由他人照料。
小儿智力低下的表现婴儿期(0~1岁):
主要表现为嗜睡或少睡,喂养困难,对周围事物反应较差,逗弄无反应,多哭或不哭,眼睛不会注视物体,俯卧抬头,翻身,手指抓握,坐,爬,站,走,说话和反应能力完全落后。
幼儿期(1~3岁):
表现为不会说话、说话晚、说话不清,常流口水,理解不了简单的指令,大小便不能控制,常傻笑或表情呆滞、反应迟钝,3岁以前是治疗智力低下的最佳治疗。
学龄前期(3~6岁):
表现出不能表达出完整的句子,没有目的性的发音,学习困难,记忆力差,不会识字,没有思考,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冲动多动,没有目的性,生活中反应迟钝,对事物的反应能力差,甚至没有反应。
学龄期(6~12岁):
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跟不上学习进度,无法正常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社会,不与陌生人接近,记不住人和事,生活自理差,此时大脑发育已接近成人,相比不易治愈。
宝宝智力低下如何治疗?智力低下的治疗主要是康复训练,有专门从事康复的医生会帮助孩子进行训练,轻度精神发育迟缓,大部分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如果是严重的智力低下,虽然也在进步,训练一下可能会改善,但很难完全正常。
对于智力低下的治疗药物,如碘缺乏区,由于低碘引起的造成克汀病,药物就要补充正常碘。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的智力低下,需补充甲状腺素。癫痫引起的,就要积极控制癫痫。遗传疾病通常没有什么好办法,在围产期,就要积极防止这些孩子的遗传病,要做好遗传咨询,产前检查,产后应认真按照医生的嘱咐,做筛查遗传代谢性疾病。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确实是遗传性疾病的结果,主要还是要通过训练和干预治疗,儿童在经过训练后会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