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作家叶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岁。谈起叶永烈,可能大家没有那么熟悉,但是大家一定知道《十万个为什么》。没错,叶永烈就是这本书的主要作者。
《十万个为什么》在中国的火爆程度无需多说,自1961年首版至今,已发行1000多万套,累积超1亿册,这么多年来它一直是国内最畅销的科普读物之一,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孩子。
叶永烈出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作为北京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他却一直有一个文学梦。
早在11岁时,叶永烈就显示出文学天赋,开始发表诗歌类作品,18岁开始发表科学作品。
在北大化学系读书期间,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开始写化学科普类的小品文。在没有人脉背景的当时,他所发表的文章被编写为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出版。
文学方面多年的积累,造就了他过硬的写作功底,也为加入《十万个为什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其实,《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在注意到叶永烈之前,其化学分册已经由上海的一批中学老师撰写完成。但是老师们撰写的文章从提问到回答,基本都来自教科书,连文笔都有浓浓的教科书味道,编辑并不满意。
恰好编辑看到了叶永烈的文章,于是约他试写。过硬的专业知识,加上生动活泼的文笔,试写的几篇编辑非常满意。接下来叶永烈完成了163篇化学科普小文章,《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的化学册总共只有173篇文章。
后来叶永烈又被邀请参加其他分册文章的撰写,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共有900多篇科普文,叶永烈一个人完成了300多篇。
叶永烈笔耕不辍,在1961年完成了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小说里一个叫小灵通的孩子意外来到未来,在未来遇到了很多新奇的见闻。这些见闻在当时来看是脑洞大开的幻想,但不少场景如今都实现了。比如小说里的可视电话,类似于现在的视频,能同时传递声音和画面。这可是四五十年的设想,不得不惊叹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
《十万个为什么》当年非常火爆,是唯一一部发行量超过《毛泽东选集》的著作。它的成功给叶永烈带来了名气,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十万个为什么》被定罪为"大毒草",叶永烈也被牵抄家,并在五七干校待了三年。
在1983年,叶永烈再次做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他决定将创作的重点转到纪实文学上来。以写知名人物,历史传记为主。此时的他已经43岁,抛弃在科普和科幻领域深厚的沉淀,在纪实文学上从头开始。科幻在于脑洞和想象,但纪实注重事实依据,是完全相反的方向。
叶永烈曾说,从科普到纪实文学,反差极大,相当于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做一行就要做好。他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坚信纪实文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不然根本没有人相信。
叶永烈也对自身优势很了解,比起其他的纪实作家,他能跟更多当事人面对面聊历史,聊名人。这些见证者的口述本身就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他的纪实作品,后来编著成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这三部曲分别是《红色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
叶永烈带着"十万个为什么"走了,但是一代代的孩子都曾受他的启迪。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也是其中之一,他创作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与贝塔》深受欢迎。
相信一代代的孩子在前辈优秀作品的启蒙下,能更多面地了解这个丰富的世界。等他们羽翼丰满时,也会将科学的精神代代相传,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