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勾勒 发表于2025-02-09 23:32:26 |
《少年来了》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最让我感到特别的书,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本书,它是真实历史改编,而我从来不看非虚构类文学,这本又是基于现实战争,对战后心理的描写,几乎整本书都在渲染情绪,对战争没有很多细节描写,看得我非常沉重。
“在你死后,我没能为你举行葬礼,导致我的人生成了一场葬礼。”
每个活下来的人,都是这种心态,“到底为什么他死了,我却还活着?”
对于受尽磨难活下来的人来说,当场就死去的人,最幸福,学长自杀了,学姐失去了生育能力,这其中的过程,看得我眉毛都拧起来了,掌权者失去理智后残暴的手段,从古至今都是差不多的,革命烈士遭受过的那些,这些少年也遭遇了,可是他们到最后都没开枪,为什么军队对他们还是那么残忍。
书里还有一条线,是工厂女工争取男女平等薪酬的运动,善珠这两个运动都参与了,她其实都不是带头的人,说她随波逐流也没差,看不出她主观的成分来,似乎是那种,怎样都行,有啥运动就去,又不是社团活动,不知道咋想的,作者对每个人的描写都是很平淡的,他们内心都不激动,排比句的呐喊,都看不出来情绪激昂,所以整本书看下来,让人觉得沉重,因为感受到大家好像都很无力又回避的样子。
第二部分是让我感到特别的地方,作者以死者的视角,补充第一部分没收集起来尸体的去处,而这个死者正戴,是第一部分东浩的好朋友。
东浩觉得自己明明跟正戴在一起的,为什么最后松开了对方的手,看着他倒下,自己也没有去拉走他的尸体,他知道正戴的尸体不在道厅,但是跟学姐说他在找遗体,是一种补偿心理吧,他的二哥和妈妈叫他回家,他说晚饭前会回家,后来发生了什么,作者写得很隐晦,说是有5个少年没有撤离,学长就说,到时候你们举起双手投降,他们不会伤害你们的,结果那个疯了一样的军人,把5个手无寸铁投降的少年全杀了,我不知道东浩在不在这5个人里,作者真的没写清楚,所以文中一直在叙述的,那个迎向军队的少年,到底是如何迎的呢。
直到母亲视角前,我都没有很大的情绪波动,甚至母亲部分快结束我都在可哭可不哭的情绪,后来觉得,他妈的是有点惨啊!当妈的怎么能这么轻易忘记呢,不可能啊,她为儿子争取,去抗议去举横幅,像个疯子一样,她把儿子学生证照片剪下来放进钱包层层包裹,在凌晨家中无人,也本来就没人时悄悄拿出来,小声的,轻轻念“……东浩啊”,哇的一声哭出来。
非要说这本书写得多么多么好,倒也没有,我觉得过于平淡了,但它一直散发着的充满女性特有的温柔力量,更显得沉重,或许我还会读韩江的其他书看看。
友情提醒:如该篇文章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