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的沉默,是我们对世事的忍耐、不争和淡然;适时的沉默,是我们对别人的尊敬、疼爱和等待。
前一阵去看大热的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当故事开始前大屏幕上赫然出现“编剧:张嘉佳”的时候,心里还是五味杂陈了一下。
2011年,我主持了一档无聊的辩论节目,大概是讲老年人和年轻人在生活理念和习惯上的差异。
编导分别请了一拨伶牙俐齿的年轻人和一拨广场舞大妈在演播厅辩论,张嘉佳是年轻人的代表之一。
可整场节目他都没怎么说话,脚本上的台词也是一语带过。编导因他“表现力”不佳很是抱怨了一番。
当节目最后,老年人与年轻人被安排握手言和并大跳“和谐之舞”的时候,他眼神中自始至终流露的无可奈何终于升级为无声的愤怒。
当年,在南京的“文艺界”,张嘉佳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落魄的南大才子,偶尔“混迹”在电视台,写些剧本客串个嘉宾什么的。
如今,才华终于被世人所见。在电影同名畅销书的最后一页,他说,“陈末(男主角)就是我自己。因为沉默。”
年轻气盛的时候,总喜欢快人快语,肆意恩仇。越长大越觉得,有时候不说比说,更高级。
我不说,是因为犯不着浪费时间
以前我带过一个实习生,小伙子看着挺机灵,就是业务能力实在不行,本科毕业了连一篇通顺的稿子都写不好。不过这也没什么,谁天生就是优秀的呢?
于是我每天一点点地帮他修改用词、断句甚至标点符号。可他从来不看我是怎么改的,也不问为什么这么改,就直接交差走人了。
后来我发现我每天有效的工作时间都耗费在这些最低级的业务培训上了,而且对方并没有任何起色。
人力找到我说“这是某某领导的小孩,你要多用心培养啊!”
我只能很诚恳地说:“对不起,我真没时间,没有人有义务给一个不愿意学习的人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