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不可做绝,不预留后路,就是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没有变通的余地。日后即使想变、想通也无路可走了。而且,世事无常,谁都不能预料前方会发生什么,趁早给自己留条后路,出现变动时不至于束手无策。《红楼梦》中的平儿,是凤姐儿的心腹和左右手,但在待人处事方面,她并不唯凤 姐儿马首是瞻,或者倚仗凤姐,把其他人统统不放在眼里。
她始终注意为自己留余地留 退路,却没有犯凤姐儿所说的“心里头只有我,一概没有别人”的错误,更不像凤姐儿 那样把事做绝。平儿对下人从不依仗权势,趁火打劫,而是经常私下进行安抚,加以保 护。一方面缓和化解众人与凤姐的矛盾,另一方面顺势做了好人,使众人在凤姐和她的 对比之中,对她更有感激之情,为自己留出了余地和退路。
凤姐死后,大观园一片败 落,本是凤姐“党羽”的平儿却多次获得众人帮助渡过难关,终得回报。在待人处事中,万不可把事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以周旋的余地,就像行 车走马一样,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掉头就不容易;留有一些余地,掉头就容易多了。
正如常言所说:“过头饭不可吃,过头话不可讲。”与人相处也是如此,事情做“绝”了时,对方是善良人还好,对方若是恶人,反身 一扑,自己就完全无路可走了。而在猫与老虎的故事中,猫就聪明得多。传说猫曾做过老虎的老师,教它诸般发 威、怒吼、卷尾、剪、扑之技,但猫思虑老虎比自己庞大,若日后它欲反扑于我该怎 么办,遂保留了一手爬树的技巧,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脸了,怒欲扑食猫老师,猫老师 “嗖”地蹿上树顶,老虎抬头张望无计可施。
“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这句老话,也体现出为人处世的中庸之道。做事情不 可做得太极端,话不可说得太满。就如,我国古代有个叫李密庵的学者,写过一首《半半歌》,诗词云:“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鞭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掺,会占便宜只半。”就是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要不给自己和别人退路。凡事留有余地,则自由度就增加。进也可、退也可,亲 也可、疏也可,上也可、下也可,处于一种自由的境地,体现了一种立身处世的艺术。因而,做事之前考虑一下退路,说话之时留点回旋的余地,受益最多的人将是自己。
物极必反,极端、绝对的为人处世方法可能会伤人害己。中国人办事讲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折中调和,不走极端。在为人处世 时,严格要求自己,办事知道节度,不走极端,可以通行无阻,马到功成。世事无常,万事多留些余地,多些宽容。这是一条重要的做人准则。
做人不要咄咄逼人,指不定哪天风水轮流转,你又有求到他人的地方。到时候,事情就难办了。所以说做事情要留点底线,为他人留条退路,也是给自己多找到一条路。得理也要饶人,这样办事的人不会走到绝路上去。 在你留有余地 的同时,别人也会因此而受益匪浅。